仅仅“一岁”的上海创智学院已交出亮眼成绩单。瞄准“AI天才、奇才、怪才、偏才”,不拘一格纳人才,创智学院招什么人,怎么招生?9月13日,上海创智学院一周年之际举办面向育人合作伙伴和家长、学生的开放日活动,在上午的“AI星耀创享汇”上,学院分享招生目标和培养特色。
创智学院“超常措施”培养
如何招?
上海创智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丁晓东向记者介绍,学院“一年四季”招生,通过创客大赛等形式面向本科高年级、硕士及博士一年级学生,以创客大赛、训练营等形式实施“项目制”实战遴选,在解决真实问题中鉴别学生的创新勇气与工程能力。3月春季营面向考研上岸的学生;5月夏令营面向全国本科三、四年级学生,录取后可回校申请推免直博;10月金秋营面向已保研至其他高校的学生,提供二次选拔机会;12月冬令营则独具特色,面向社会市场人才,如已获风投的大学生创业者、在大厂取得重要成果的技术专家等,旨在为他们提供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
上海交大与创智、浙大与创智、中科大与创智……目前,创智学院已有2024级、2025级五百五名学生,已录取近300名2026级博士生,与共建高校培养优秀人才。在学院,本科生和硕士生以访问学生的身份加入团队参与科研和其他科创活动,提前融入创新生态。
“有才”还不够,创智学院也“劝退”“婉拒”过不少人。创智学院需要的是“有抱负、勇气、格局、潜能和风险认知短路”的人才,不要“算小账”只盯着利益的人,而是有理想有抱负,并且有胆识的年轻人。“风险短路”型人才——即那些因对风险感知钝化而能无所畏惧、勇闯“非共识”领域的创新者。“敢于冒险,才能‘捅破天’。很多伟大的成就、创造,不一定来自共识。如果一个人对风险对比较敏感的话,就不敢去做了。”
如何教?
培养出“大胆”的精神,创智学院为学生“兜底”,例如不设定强制性学制和最低学习年限,设定科学严谨灵活的学位评价标准,重点关注学术成果和社会价值或原创价值,对高挑战项目宽容失败;与企业合作的“学生订约”模式,确保学生毕业后获得工作机会,从而消除其后顾之忧,鼓励其在读博期间敢于冒险、挑战前沿。
学院采用“学术+产业”导师组培养机制——学术导师负责课程修读指导、科学素养培养和学术思维拓展,产业导师负责项目实践指导、产品思维拓展和技术前沿指导。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导师,也可以结合研究方向提出将院外专家作为导师的需求,还可以根据研究进展和需求更换导师和课题。
突破常规的“阵地式培养”,学院已开设核心基础课、人工智能方法、人工智能交叉等20门课程。而且为了知识更新,这些轻量化课程快速迭代,过去一年已完成17轮次迭代。建立“导师+学生”双线学术交流机制,“抬头见大咖,转身即交流”,学术沙龙也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组织、主持。
人才培养也离不开环境的支撑。目前创智学院已建成公共实验中心、创智工坊、智能机器人基础模型区等700平方米核心功能区,还有智能设计实验室、自动驾驶实验室、超感协同手术机器人区等500平方米在建实验室也即将完成。而在看不见的软实力方面,强大的算力基座、开源社区也支撑着师生的科研活动。
申宝策略-配资平台排名-配资排行-股票配资资讯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